如今,小米14 Ultra已经发布两个月了,数码圈似乎开始关注以小米SU7为代表的汽车圈。

所以这篇文章大概不会有太大流量,但我一直觉得小米14 Ultra值得一说,所以借了一台玩了半个月。

事实上,“龙晶爱啥啥”只是它最不起眼的地方,但大多数人都像我以前一样好玩,抓小放大。

我从11 Pro切换到11 Ultra-尽管两条火龙在接触,但它们没有燃烧。借了一台12S Ultra,觉得小米还可以。当我去13 Ultra时,我失去了兴趣。我甚至在去商店玩的时候感觉有点退步。我不喜欢这一代的曲子。我后来开始的朋友向我抱怨说我不能长时间当国王...

事实上,大众消费品仍然讲究中庸之道。这个“中庸”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做不了,而是更多人对刀法感到满意——上一代13 Ultra有点自我释放,剑走偏锋,但到了14 Ultra,它让我觉得合理得多。

我一会儿会谈到它。

实际上,开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。小米数字系列Ultra一直是一个贴着可乐标签的黑盒子。

借来的就不详细拆封了,不过侧面的产品信息解释了亮点——“卫星移动终端”。

与小米14自带的黑色软质磨砂手机壳不同,14 Ultra给了一个硬质透明手机壳,或许是考虑到硬质散热会更好?

就我个人而言,我更倾向于前者,但毕竟这是一份礼物,所以很难调整。

白色充电器是13 Ultra-14-EC的老朋友,最高输出功率为90W,单口USB Type-A,接口由可识别的小米橙色制成。

它还兼容65W PD 2.0、PD 3.0和20V QuickCharge 3.0。

同样的白色数据线是USB Type-A到USB Type-C,长度约为1米,最大电流为6A。

我们直接看机器。我的机器是龙晶蓝,这是唯一一个非素皮后盖的配色方案。

背面大致延续了小米13 Ultra的设计,但大家吐槽的点有所改进。

总结起来其实就是追求精致。

首先,13 Ultra上最突兀的“塑料台阶”不见了,14 Ultra的一体感更强,这曾经是我最不喜欢13 Ultra的地方。

我之前没有写过13 Ultra的体验,所以我们来谈谈13 Ultra延续下的良好设计:这个延伸到后盖的框架与光滑的曲面玻璃完美连接,这大大改善了厚重机身的手感。

同时,相机装饰增加了一整圈巴黎耳钉,与小米14全系相机的巴黎耳钉相呼应,看起来更加精致。

当然,为了使这个具有高凸起的模块看起来不那么高,在灯的周围制作了大约五种不同的纹理设计,以使每个单一的外观都不高。

当然,如果把它放在背面朝下的飞机上,似乎会暴露鼓包更严重的事实。

背部底部的“xiaomi”标志延续了前两代产品类似相机的垂直放置方式。

整机是一圈磨砂金属直角边框,虽然也是直角边框,但边缘做了一定的弧形处理,让直角边框的手感和棱角感得到了平衡。

顶部有孔,但顶部扬声器仅制造了四个孔。红外遥控发射器传感器不在这里。

右侧按键边缘采用金属倒角处理,电源键采用菱形凹凸纹理,方便盲操作。

转到正面,上一代13 Pro独有的全等深微曲面屏也被“放”了起来。

在小米13 Pro之后,这种设计变得越来越流行,它结合了曲面屏的精致感和边缘滑动时的圆润感,并避免了大曲率曲面屏对观看屏幕内容的影响。

与近两年小米13等无屏幕支架的直屏机相比,14 Ultra这款全长深微曲面屏有着自己的精致感。

与上一代华星光电C7基板相比,14 Ultra已升级为C8、12位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,分辨率为2K(3200 x 1440),ppi为522。

最高120Hz刷新率,1 ~ 120 Hz LTPO自适应刷新率,支持自定义高刷App。

不用说,比如HDR支持和色彩管理,毕竟小米正在不断推广Redmi子品牌。除了杜比视界、HDR10和HDR10+,HLG 14 Ultra还支持国内标准的HDR Vivid。

在护眼方面,肯定支持节奏护眼,具体的硬件策略是高亮度DC调光和低亮度1920Hz PWM调光。

游戏场景下触控采样率最高可设置为240Hz,并有“快速核心感应”和“智能防抖”两项优化可开启。

性能在小米数字系列Ultra上不难做到,但也很难做到。

不难做,作为Ultra,小米没有产品定位和分级的压力,最好的产品都行。

安兔兔的得分超过214万分,接近小米14,几乎属于第三代骁龙8机型的最高批次。

(无图无真相,我发现截图丢失时,机器已经清除了数据并返还给了我的朋友...没关系,也不是本文的重点。)

幸运的是,还剩下一些数据。CPU方面,Geekbench 6的单核为2163,多核为7013。

GPU显示3D Mark Solar Bay得分为8556,Wild Life Extreme得分为5118。

GFXBench的分数如下。我们来来**看看小米14。

这一次,重点还是放在具体的游戏性能上——正如开头所说,上一代13 Ultra为影像做出了太多牺牲,在中杯标准版和大杯Pro的衬托下,游戏性能似乎并不出色。

我们用腾讯的专业性能测试分析软件PerfDog对其进行了测试,结果还是和老三样一样,在50%亮度下没有发现亮度降低。

王者荣耀最近17分钟的平均帧率为120.1,几乎呈直线上升,平均功率为3.5W,甚至略低于小米14。

上行压力来自申远,平均帧率为59.4,30分钟平均功率为4.5W,也略低于小米14。

只是在《崩坏:星穹铁路》中有一点压力:结果平均帧率仍然达到了58.4,但功耗只有4.15W W。

可以说,至少在目前的系统版本下,小米14 Ultra在游戏体验上终于做到了很好的平衡,无愧于旗舰机应有的游戏体验。

从小米11 Ultra开始,超长板越来越定位在影像上。

在小米14 Ultra上,尽管许多部分也进行了升级,但我认为关键点有三个:

色调和长焦&;宏观,软件体验。

第一点是语气。在整个小米13系列中,它比12S系列的“徕卡德威”轻得多。

当然我没有13 Ultra,没法比较。但当我看着硬件素质不错的同代Redmi K70 Pro时,我知道这种“德国味道”是什么样的。

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,在4月份的江南阴雨天气中,小米14 Ultra仍然通过画面表现出了这种阴天的忧郁感,边角暗部适中,画面有层次感,这在上一代中是比较欠缺的。

如果说白天似乎是黑暗角落造成的,那么这组夜景的对比就非常明显了——小米14 Ultra在画面质感和故事感上比我手头的中端机型(包括Redmi K70 Pro)更强。

雨,雾,光影,反光的树叶,潮湿的地面,远处的树木在雨天被路灯射倒...基于小米14 Ultra强大的硬件,色调和算法使画面更真实,而不是各种中端机型上的数字感。

众所周知,小米的人像实际上是有争议的,这次它进一步升级并分为两种模式:“大师人像”和“徕卡人像”。

基于小米自己的人像模型,抠图算法这次更准确。在下面的图片中,两人背后的年轻女士背包逐渐模糊,而不是传统的背包。

第二点是长焦&;微距,两者“合二为一”但又有所不同,而且双方是一体的——微距拍摄由两颗长焦镜头完成。

先是长焦,然后是微距。

近年来,手机影像总是在光学摄影和计算摄影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它们总是试图保持一种平衡的关系。

小米12S Ultra开始倡导更加重视“光学摄影”,并对近年来发展的“计算摄影”进行整改。但这绝不是拒绝计算摄影。相反,将大模型引入手机摄影是一种新的突破和尝试。

在相机设置中打开AI超级变焦开关后,在相机模式下变焦到30倍以上很可能会触发。触发后,红色的AI变焦开关将显示在左下角-它目前是测试版。如果不满意,触发后可以关闭一次。

让我们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。

可以看到,开启AI变焦后,画面细节出来的非常多,但画面也伴随着一定的“油画”感。

目前我建议在30倍到60倍之间使用,同时可以保留很强的真实感。在更高的水平上,尤其是在100倍以上,稍微放大一下印象就会是假的——当然,如果不打开AI变焦,就会太糊了,拍不出高质量的电影,所以只能自己权衡了。

例如,华为的旗舰机型之前也会内置一些变焦算法。例如,可以通过网友发现的P脸和P字错误来证明——大多数朋友都不知道这个AI算法,而且似乎无法关闭它。

那么明面上的AI小米相比如何呢?

在左侧的场景位置,使用同价位的华为Mate 60 Pro拍摄远处的服装店。

可以看到,在第一组鞋包的对比中,小米14 Ultra虽然略显不真实,但其清晰度极高,甚至有一种鞋包表面材质的精致感;

在文字拍摄的第二次对比中,华为Mate 60 Pro的“猜词”已经出现了一些偏差,字长有毛刺,并且涂抹感也很强;小米14 Ultra完美还原了侧面的文字和鞋子。

抛开无聊的程式化对比,我一借14 Ultra就带着它去观看了大路音乐节。从白天到晚上,14 Ultra拍摄了舞台的清晰照片,以至于几位年轻女士要求我添加微信以索取照片和视频...

然后是这两颗长焦镜头的长焦微距。小米13 Ultra影像遗憾的一点是有长焦,但没有长焦微距。建议使用14 Ultra,这次它同时支持75mm和120 mm。

拍摄一些不能靠得太近的动物等场景会很实用,毛发的处理和还原也很细腻。

增加了支持浅景深/景深融合的微距模式开关。

上图是默认的浅景深,如果你想要更弱的景深效果,景深融合模式会调用多摄像头拍摄,你可以通过算法将它们融合在一起,获得下图中更弱的景深效果。

在软件体验上,也更多基于之前大家吐槽的点。

例如,人像模式可以自己选择焦距,而不必强行绑定到主镜头,并且不限于在全身模式下切换;

专业模式UltraRAW格式支持ISO曝光和快门时间的调整;

可以自行配置参数预设,并支持导入;

电影模式支持自动运镜、“主摄”;

与小米14相比,最大支持慢动作为1080p @ 1920fps;

……

同时,后期处理也融入了AI大模型——吹嘘你是一部AI手机。因此,人工智能计算与云中的朋友不同。小米14 Ultra的大部分AI编辑功能都基于端侧,因此首次使用了大部分AI的“Pro”功能。您需要下载模型包才能使用它。

例如消除魔法应该是每个人都熟悉的。虽然小米Pro版还是有一定的翻盘机会,有时候效果不够好,但这端的整体表现甚至比绿厂的云安第斯机型还要好。

AI扩容的效果也不错,但不建议扩容太多。理论上,扩张幅度越大,翻车的几率就越大。个人觉得25%以内效果挺好的。

AI photo大家应该都不陌生。此前也有类似的第三方应用。小米需要提供25 ~ 35张个人清晰正脸或半身照片。我用自己的25张照片训练的效果还不错。有60% ~ 80%左右的相似度,也可以自己输入提示来索取。

然而,这张经过训练的脸看起来越来越像金范...

例如,无级光圈默认自动调节。当然,它也支持手动调节,但在非特殊情况下,我很少手动调节光圈。

接下来,看看电池寿命和快速充电。

小米14 Ultra这次配备了5300mAh小米金沙江电池。得益于小米的电池管理系统,它实际上比屏幕更小、4610mAh的小米14更耐用。

超清(2K)分辨率、智能分辨率、智能刷新率、50%亮度、50%音量、单卡5G和Wi-Fi连接,进行了以下续航测试。

1小时30分钟长视频(哔哩哔哩)+1小时30分钟游戏(原神、王者荣耀高泉)+1小时信息流App(15分钟知乎、15分钟微博、15分钟小红书、15分钟酷我)+30分钟短视频(Tik Tok)+30分钟音乐播放+15分钟高科技导航+15分钟微信视频+15分钟微信语音+15分钟微信聊天朋友圈+10分钟电话+5分钟淘宝购物+5分钟美团+5分钟

继续使用至2%,亮屏使用约9小时15分钟,其中待机约9小时,总续航近18小时。嗯,“适当使用一天”没问题。

小米14 Ultra最高支持90W有线充电和80W无线充电-无线充电的50W限制终于取消了。

在实际测量中,使用了原装90W充电器和6A数据线。从2%到100%用时32分51秒,电流表峰值功率约为75.88W,与官方宣传的35分钟充电至100%一致。

在网络连接上,像Wi-Fi 7和蓝牙5.4都是全系标配,而且5G网络还支持载波聚合、双卡双通信和VO wifi(WLAN通话)。

此外,还有一个内置气压计。红外遥控器还在,传感器和小米14一样放在相机模组里。

然后就是唯一的区别——卫星通话,但每个地方都不一样。

使用卫星通信的前提是运营商的支持,手机开通卫星通信相关服务。目前只支持电信卡,每月收取10元功能费,卫星通话每分钟收取9元(这是您拨打和接听卫星电话的价格)。听说移动也开始测试了?

首先,在控制中心或设置中打开卫星通信开关后,系统会提示将关闭某些功能——毕竟卫星通信所需的功率较大,手机必须尽力供应。

可能需要校准指南针,然后搜索、对齐和连接星星,其中连接需要几十秒到两分钟。

连接卫星后,手机会建议您保持相对良好的角度和方向与卫星连接,然后您可以拨打卫星电话并发送和接收卫星消息。音质还是比普通通话差,尤其是卫星信号不好的时候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小米还与生命体征进行了联动,值得整个生态借鉴。

用加速的GIF动画来看会更直观。

毕竟借来的机器才用了半个月,就匆匆归还了。因此,一些材料仍然丢失了,所以本文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不够详细和直观。请原谅我。

然而,过去半个月了,我还没有贴膜,前面的龙晶玻璃上只有一两条非常轻微的划痕(可能之前被朋友刮过)。以前不敢想。

背面-在过去的两个星期里,除了触摸它之外,我真的不在乎它是什么材料。如果让我买的话,我也会选择“不管是玻璃的还是陶瓷的”龙井蓝,比起素皮我更喜欢龙井蓝。

用一个夸张的比喻来概括结局。

如果说小米12S Ultra是小米第一次将摄像头植入手机,那么13 Ultra则放飞自我,将手机变成了可以打电话的摄像头。这一次,14 Ultra“洗心革面”,让这款相机的使用体验更接近手机——更稳定的游戏性能、更适合日常使用、更精致的质感和更多旗舰功能,这些加起来就是14 Ultra的名字。

然而,一场小型和大型音乐人的狂欢使这款产品未能超越12S Ultra的舆论高度。